人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之新進展

自1960年代,人工永久性心律調節首次植入人體,至今永久性心律調節器不斷的進展,由原先治療房室完全阻斷合併暈厥的適應症,進展至可治療心律過快、慢性心臟衰竭及其他更新的適應症,目前在全世界約有300萬人裝有永久性心律調節器,每年約有60萬人需要植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

一般而言,心律調節器的植入並不會改變病人的日常活動及生活型態。雖然,接受心律調節器治療的病患大都超過60歲以上;然而,在任何年齡層的病人,甚至於小孩,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心律調節器的治療。

幾乎所有植入心律調節器,是用來治療心臟跳動緩慢。在休息的狀態下,心臟的跳動通常每分鐘約50至70下左右;在有壓力或運動的狀態下,心跳會增加至2~3倍。如果心跳太慢的話,大腦及身體便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灌流,而進一步的產生各種不同的症狀。例如:昏厥、頭暈、疲勞、呼吸困難、氣喘、運動不適,心跳極度緩慢,也會致命死亡。另外一些病患,可能尚未產生明顯症狀,但因心臟的傳導系統已受影響,仍有產生心跳極慢的高度危險,對於這類的病人,在其產生症狀之前,心律調節器的置入仍需考慮。

正常心跳是由心臟中一個節律點所控制,即所謂的竇房結。正常的電生理訊號便是由竇房結所產生,進而傳至心臟其他部位,產生心跳。植入心律調節器最常見的原因即是竇房結的功能因老化、心臟疾病或藥物而產生變慢的情形,其他植入原因包括電生理訊號無法傳遞至心臟主要幫浦功能的心室,以致產生心跳過慢──即所謂的房室傳導阻礙。

心律調節器的系統,包含心律調節器本身,以及連接心臟與節律器之間的導線。目前使用之心律調節器,其大小只比手錶大一些而已,內含電池及電腦迴路,電腦迴路控制兩項重要功能,1)監控病人的心跳2)發出電生理訊號,引發心臟跳動至合適之速率。

現今植入式心律調節器,包含有速率反應型式的功能,允許節律器在病患運動期間給予暫時性較快的速率。單腔型式的心律調節器,僅有一條導線連接至心臟;而雙腔型心律調節器,則有二條導線分別連接至心臟的右心房及右心室。依據病人個別的需要,而選擇一種最適合的心律調節器。

心律調節器之植入是在局部麻醉之下,完成之一小型的手術。導線的放置是,是在X光透視引導下置入心臟完成,手術時間約1至2小時。手術之後,通常只會感覺到置放心律調節器處的皮膚有些許的提高,有時當裝置側的手臂用力舉高或過度活動時,可能會感到少許不適。大部分病人在術後幾天之內即可恢復日常活動。建議病患外出遊玩時,攜帶一張證明卡,卡片上提供您所裝置的心律調節器及導線是何種型式,在出入機場時,通過安檢門時,請出示卡片給安檢人員。

在裝置心律調節器之後,建議每3至6個月回診一次,由心臟科醫師用電腦儀器評估,並檢查您的心律調節器,檢視其功能是否正常?電池壽命如何?規則地檢查,可以在心律調節器電力用罄前幾個月得到警訊。            

一般而言,人工心律調節器電池的平均壽命約十年。但隨著AI,雲端以及大數據應用發展,人工心律調節器使用會更有效率,加上電池技術進步,將來電池壽命會大大延長。

對於大部分的病人,心律調節器,不會改變病患正常的生活型態或日常活動。裝置心律調節器的人,可以安心使用各種家電用品包括微波爐。雖然有些高效能數位式手機可能干擾心律調節器的功能,但只需讓手機遠離心律調節器即可,用裝置心律調節器之對側耳朵接聽手機。裝置心律調節器的病患,也容許作許多運動,例如:打高爾夫球、網球或籃球,甚至可作一些更劇烈的運動,例如:跑馬拉松或潛水。通常活動的限制是因為身體上其他的內科疾病所致,而非心律調節器本身所限制。裝置了心律調節器後,已經服用心臟血管方面的藥,例如:治療高血壓、心絞痛、心律不整藥等,請繼續服用,並應於心臟科追蹤。

只有很少的情況,是裝置心律調節器後所需避免的,例如:可能損害心律調節器的接觸性運動、接觸到弧光熔接的儀器、核磁共振的檢查以及接近高壓電或接觸變壓器等。

另外心律調節器並無法保護血管不受阻塞,亦不會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病人仍然有可能會產生心跳過快或心律不整的問題,病患在裝置完心律調節器後,仍須持續保持健康的生活型式,包括:運動、飲食控制,以及服用醫師所開的藥物。

約有三成的心臟衰竭的病患,因為合併有電氣傳導障礙,而出現右心室及左心室收縮不同步的現象,使心臟功能變差,「心臟再同步療法」是在心臟植入三條導線,分別於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並植入「雙心室心律調節器」,連接三條導線,刺激右心室及左心室,使右心室及左心室同步收縮;適用於中度至重度心臟衰竭,併有電氣傳導障礙、心室收縮不同步的病患,可以改善心臟衰竭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而且可降低心臟衰竭的死亡率。

在猝死的病人中,90%以上的病人,歸因於快速心室頻脈或心室震顫,近年來,歸功於心室去顫器,當病人發生心室頻脈或心室震顫時,心室去顫器可以準確地偵測,並在心臟內有效且成功地電擊,立即中止心室頻脈或心室震顫。對於永久性心律調節器及去顫器的進展及研究,不斷的日新月異,目的在於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及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