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鈣化:心臟病腦中風的危險信號

最近的一些醫學研究發現﹐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血管中出現血管鈣化現象﹐其發生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進展密切相關。

什麼是血管鈣化﹖

血管壁上出現鈣過量沉積的現象稱之為血管鈣化。血管鈣化又稱營養障礙性鈣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是骨形成的另一種形式﹐是異位的骨形成﹐換句話說就是在動脈血管壁上形成了骨骼樣的物質﹐其危害是造成血管動脈硬化﹑血管狹窄﹑極易導致心肌梗塞和腦中風。

血管系統的鈣化包括血管鈣化和主動脈血管的瓣膜鈣化。血管鈣化發生于大動脈和中動脈管壁的內膜和中膜。血管鈣化有兩種類型﹕

  1. 血管內膜鈣化﹐鈣化發生于血管內膜,累及大血管和冠狀動脈﹐伴有血管內膜增生﹐形成與正常骨胳發育類似的組織。血管內膜鈣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標志。
  2. 血管中層鈣化﹐鈣化發生于血管中膜。主要發生于老年人﹑糖尿病和尿毒症等病人的血管。中膜鈣化造成血管中層厚度增加﹐動脈僵硬﹐順應性降低﹐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脈壓增大﹐心室肥厚﹐影響冠狀動脈的供血和供氧。

血管鈣化的主要原因

是使用大劑量的鈣磷產品。醫學研究已經證實﹐當鈣化度 >400時﹐患者的粥樣硬化性血管病發生率為50%~60%﹔鈣化度 > 1000時﹐粥樣硬化性血管病發生率高達80%~90%﹔二尖瓣鈣化發生率為45%﹐是普通人群的4.5倍﹐主動脈鈣化發生率為52%﹐是普通人群的13倍。鈣代謝紊亂時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升高。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血管鈣化﹑瓣膜鈣化和心肌鈣化﹐臨床表現為心衰﹑肺動脈高壓﹑左室肥厚﹑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律失常﹐甚至造成心肌梗塞和腦中風。

上述研究對傳統補鈣觀念產生重大的沖擊﹐更詳細的研究表明﹕

鈣劑攝入人體後有兩種不同的沉積途徑﹐一是沉積到正確的部位﹐比如﹕骨骼和牙齒﹐二是沉積到錯誤的部位﹐比如動脈血管﹑心臟瓣膜和關節軟骨。鈣的沉積是主動的和隨意的﹐也就說鈣在錯誤部位的沉積是不可避免的﹐這種錯誤的鈣沉積是形成動脈血管鈣化的基礎﹐也是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的原因。因此﹐控制血管鈣化只能從控制補鈣著手﹐只有減少鈣的攝入才能真正達到控制血管鈣化的目的。同時鈣劑可以造成關節軟骨鈣化﹑骨質增生﹐補鈣會使關節病變加重﹑促進骨刺生長。

對于許多老年人來說﹐往往同時面對動脈硬化﹑骨質疏松和關節疾病的三重問題。如何化解這一矛盾﹐既要改善骨質疏松又不造成或加重動脈硬化。現代醫學已經為我們找到了一種非常科學有效的方法﹐只要我們轉變一下傳統的補鈣觀念﹐這個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現代的醫學研究證實﹐具有生物活性的膠原蛋白是人體骨骼組織的主要成份﹐佔骨骼總重量的80%﹐鈣鎂等無機離子只佔骨骼重量的20%。因此﹐骨質疏松患者丟失的主要是骨膠原蛋白﹐所以骨質疏松患者首先需要解決的也是補充足量骨膠原的問題﹐它既可改善骨質疏松﹐又可避免因過量補充鈣劑造成的血管鈣化和關節軟骨鈣化﹐降低了造成心腦血管疾病和關節疾病的風險﹐是一種比補鈣更先進﹑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

對于已經出現血管鈣化的患者應該採取什麼方法控制血管鈣化的繼續進展﹖專家給出了如下的建議﹕

  • 盡量避免過量服用鈣劑:正常食物中的鈣含量已經基本滿足人體需要﹐除非特殊原因﹐切忌盲目補充鈣劑﹐尤其是對已經出現血管鈣化跡象和關節病變患者﹐尤其需要高度重視。
  • 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水平﹕血管鈣化患者大多同時伴有血管的脂肪和膽固醇沉積﹐沉積物可造成血管損傷﹐進而激發血管鈣化過程。因此﹐降膽固醇作用明顯﹐非常重要。
  • 定期進行血管鈣化檢查﹐監測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