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穀家庭醫學科

高山症

什麼是高山症?隨海拔高度的上升,使大氣壓力下降,導致氧氣的分壓降低。高山症是因為低血氧引起,通常都是因為身體適應高地環境的速度感不上高度上升的速度所引起。 如果出現高山症,我該怎麼辦? 在同一高度休息後,症狀仍未緩解一旦症狀呈現惡化,應立刻下往低海拔。高海拔腦水腫和高海拔肺水腫都是會導致死亡的疾病。但是,如果及早處理,卻幾乎可以得救且完全康復。所謂及早處理,就是一發現立刻下降海拔(一般降低500~1000公尺)。而像高壓帶治療、氧氣治療,藥物都只是暫時救急的方法。 高山症會出現哪些不舒服? 通常抵達高地後的6-12小時出現。臨床的症狀有:頭痛,伴隨有以下任一項:虛弱無力、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頭暈頭昏;睡眠不佳。通常症狀在24-48小時候緩解。 要如何預防高山症? 避免一日內在海拔2750公尺以上的旅遊行程。並且盡量避免直接以飛行的方式前往高地。如果必須直接飛行前往,最好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 在海拔2000-2500公尺以上的旅遊最好能過夜後再上升高度。 在抵達高地後首24小時避免過度運動以及酒精性飲料。記得要多喝水。 爬山時要慢慢上山,不要操之過急,使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對低氧氣得環境轉變出適應。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如何避免常見過敏原?

一、塵瞞: 塵瞞及其排泄物是最常見的過敏原之一。塵瞞看起來像是小型的蛛蜘或扁蝨,適合生活在溫暖而潮濕的環境,常附著於灰塵表面及各類紡織品,如寢具、枕頭、床墊、地毯、填充玩具等等。如何避免接觸塵瞞過敏原? 寐具:床墊、枕頭、棉被、被單等應選用防製品,勤洗勤換,定期在陽光下曝曬,以避免塵滋生。 地板:勿使用地毯或軟墊,應使用磁磚或木質地板。 室內裝飾:居室內部盡量採用容易清洗的家具。 勿存放舊報紙及雜誌,書櫃及陳列櫃應常關閉。 使用空氣過濾器並定期清洗更換濾網。 二、黴菌: 黴菌繁殖時會產生黴菌菢子散佈在空氣中。患有黴菌過敏的人這些菢子後會引發氣喘和鼻敏感的症狀。黴菌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室內或室外均可以發現,若地板、地下室牆面、浴室或是浴室用品出現黑色斑點,很可能就是黴菌生長的地方。如何避免接觸黴菌過敏原? 1. 室內: 保持家居乾爽及通風。 清除有霉味的地毯和衣物。 用含氯漂白劑擦洗牆壁及天花板或塗防霉油漆。 室內盡量不要擺放盆栽,因為黴菌也可生長在土壤中。 使用除濕機,讓家中溼度保持在50%以下,以抑制黴菌生長。 潮濕衣物盡快弄乾。切勿把潮濕衣物放入櫃內存放,尤其是地下室等易潮濕陰暗處。 冰箱經常除霜、清洗並保持乾燥,冰箱下的盛水格也須保持清潔乾燥,以防黴菌生長。 使用空氣濾清機並定期清洗更換濾網。 2. 室外: 不要逗留在室內游泳池、蒸汽浴室,自助洗衣店及溫室等黴菌多的地方。 避免接觸土壤、堆肥、沙箱及乾草等,並避免在森林中露營散步。 三、蟑螂: 蟑螂是普遍的氣喘過敏原。蟑螂喜歡躲在陰暗處,死後不易被發現,時間一久,死蟑螂分解成小粒子飄散於空氣之中,容易被吸入肺中引發氣喘等過敏性疾病。如何避免接觸黴菌過敏原? 食物要收進容器內,斷絕蟑螂食物來源。 封閉蟑螂進出的通道,包括牆壁、窗戶和管線縫隙。 積極撲殺家中蟑螂,徹底清洗蟑螂屍體及其排泄物。 四、動物: 引起過敏的動物過敏原有貓、狗、豚鼠、雀鳥及農場內的動物。動物過敏原來自她們的上皮、唾液及尿液,這些過敏原會存在於家塵中。如何避免接觸黴菌過敏原? 1. 如果您不是高度敏感: 使用木質、磁磚或磨石地板。 每週替動物洗澡以減少過敏原數量。 盡量讓寵物待在室外,並在屋外清洗整理動物的毛髮、寢具。 定期打掃家居,用有過濾網的吸塵器來消除藏在家貝、地毯和窗簾中的動物過敏原。 2. 如果您非常敏感: 必須徹底避免飼養及接觸動物過敏原。 避免搬進曾經飼養寵物的居所,若不得已,需用嚴格的清潔方法來清潔地板和牆壁上的過敏原。 當探訪家中飼養寵物的朋友時,最好將外衣放在門外。 五、果仁和小麥過敏: 避免果仁、小麥過敏最好的辦法是不吃含有果仁、小麥的食物及採用替代食品。 如果不對其它穀物和麩質過敏、燕麥、大麥、小米、玉米、大麥、粿麥是很便宜和方便的小麥替代品。 仔細閱讀標籤,不吃可能含有果仁 小麥原料的加工食品,如蛋糕、糖果和巧克力棒等等。 小麥是釀造啤酒和白酒的常用原料之一,小麥過敏的病人要注意。 在某些藥片的生產過程中,小麥被用做賦形劑,應停止服用成藥,並聽取醫生的建議。 六. 花粉: 散佈花粉是植物繁殖的必要工作之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植物進行受粉。當花粉散播在空氣中時,就有可能導致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發作。如何避免接觸黴菌過敏原? 使用空氣濾清器並定期清洗更換濾網。 戶外花粉值高時應該盡量減少外出。 在花圃田地工作時戴上防塵面罩。 避免在草地上運動。 …

如何避免常見過敏原?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