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科

鉛中毒

前陣子某位議員因為腹痛找不出原因,加上還有失眠而到醫院就醫,結果做了很多檢查還是不知道為什麼會不舒服,直到做了重金屬檢測才發現,全家都「鉛中毒」。初步估計應該是吃了含鉛中藥材造成 其實台灣的「重金屬中毒」滿常見的,高達90%的鉛中毒是吸入性的,污染工廠所排放之廢氣、汽機車所使用的含鉛汽油排放懸浮至空氣的鉛微粒,皆會經由呼吸道吸入人體。許多中藥,如八寶散、冬蟲夏草等含的金屬鉛,或受污染之土壤所種植的農作物、畜牧,生物將含鉛物質或食物吃下。避免兒童咬玩具,使用的玩具必須是不脫漆、不含鉛的塗料,不要選擇顏色鮮豔有貼圖的兒童服飾。同時不要食用來路不明的中藥並且不要給孩童食用來路不明的八寶散或驚風散。 鉛暴露對全身各系統及器官皆有可能產生危害,特別是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循環系統和消化系統。 鉛中毒的臨床表現 消化系統:腹痛、噁心嘔吐、厭食、便祕或味覺異常。 血液系統:貧血。 神經系統:成人常見肌肉無力、顫抖、手無力、麻痺等症狀;嬰幼兒則常見抽搐、出現幻想、腦水腫及腦壓上升。 泌尿系統:腎水腫、腎臟纖維化。 生殖系統:導致不孕,流產、死產及新生兒發育障礙。 一旦發現鉛中毒不必過度恐慌,只要避免持續暴露,症狀往往能改善。減少暴露在含鉛環境,才是預防鉛中毒最好的方法。此外若有任何鉛中毒的疑慮,本院可為民眾提供檢測服務。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胃食道逆流

甚麼是胃食道逆流? 當食道與胃交接處的下食道括約肌,因為某種原因鬆弛、不易緊閉,胃裡的胃酸就容易跑到食道裡,因而對食道黏膜造成刺激、出現不適的症狀,影響生活,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食道發炎或潰瘍等併發症。 胃食道逆流有那些症狀? 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包括胃酸過多,感覺是從胃逆流而上,造成口腔或喉嚨有酸酸得胃道或胸口灼熱,即所謂的「火燒心」。特別容易發生在吃太飽、彎腰、平躺或晚上睡眠時,嚴重時會影響睡眠品質。 胃食道逆流也可能以一些「非典型」得症狀來表現,如長期咳嗽、胸痛、喉嚨有異物感及聲音沙啞等,因而不容易診斷。 為什麼會發生胃食道逆流? 形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主要是胃酸分泌過多、下食道過約肌關閉不緊或是胃排空的時間較慢而造成。因此,抽菸、喝酒、咖啡、濃茶、甜食、辛辣或刺激性的食物都可能增加胃酸分泌而使胃食道逆流的機會大大增加。 有些人則是因為情緒、壓力不穩或精神狀況不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胃腸蠕動及胃酸分泌出現胃食道逆流的情形。 日常生活該注意事項: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多與肥胖、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良有關。因此,除了減肥與體重控制,生活型態務必配合改變,例如保持規律運動習慣、也應避免暴飲暴食,儘量少量多餐,餐後不要立刻平躺,飯後多散步以幫助消化,睡前4小時避免進食或吃消夜等。平時避免菸、酒、咖啡、茶、可樂或過甜過酸的飲食。以免促進胃酸分泌或下食道括約肌的放鬆這都會造導致胃內食物或酸水逆流到食道而引起不舒服的症狀。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什麼是更年期?

婦女大約在45到52歲這段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造成月經經期從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這段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的更年期。 更年期是一個自然過程,它不是疾病,多數人都會順利渡過,但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約有三成左右婦女會產生一些更年期不適的身心症狀: 在生理方面: 發熱、潮紅、盜汗、虛弱、暈眩、胸悶、心悸、陰道乾澀、性交疼痛、頻尿、尿失禁及骨質流失等症狀。 在心理方面: 焦慮、煩躁、失眠、恐慌、心情低落及記憶力衰退等現象。 面對更年期的態度與做法: 更年期時身體和心理症狀往往會相互影響,因此讓許多婦女總是心存恐懼,害怕自己沒有辦法適應,其實只要重新調整生活步調及心理調適,就可以健康愉快的迎接人生新旅程! 良好的生活習慣 正常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避免飲酒、吸菸及熬夜等不良習慣,為健康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建立樂觀人生 對內要學習情緒管理,對外積極參與社交活動,與朋友保持良好互動;生活中可以安排閱讀、旅行等休閒活動,讓自己增長見聞,心情也會跟著開朗。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痛風該怎麼辦?

痛風的定義是什麼? 所謂痛風,是由於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腎機能減退,尿酸排泄受阻,以致有過多的尿酸鹽沉積於血液和組織中(以關節處為主),特別是手指、腳趾和耳朵部位,然而腳背、踝關節、膝關節、脕關節等,皆有可能,其所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便是所謂的痛風性關節炎。 尿酸主要由普林分解而成,普林的來源又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來自食物,一是來自體內的自行合成(蛋白質攝取過多時,則合成增加)。 痛風飲食,需注意哪些事項: 低普林飲食為輔助方法,在不影響到正常營養的攝取量之下,盡量減少食物中普林的量,限 制普林攝入量,高普林食物有: 類別 食材/ 食品 乳類及其製品 含酵母的飲料,如養樂多、健健美、啤酒 肉蛋類 雞肝、雞腸、鴨肝、豬肝、豬小腸、豬脾、牛肝、腦、腰子 豆類及其製品 黃豆、發芽豆類 魚類及其製品 白鯧魚、鏈魚、虱目魚、吳郭魚、皮刀魚、白帶魚、烏魚、吻仔魚、沙丁魚、草蝦、牡蠣、小管、蛤蜊、干貝、小魚干 蔬菜類 豆苗、青豆苗、籚筍、香菇、紫菜 其他 火鍋湯、雞精、濃肉汁、牛肉汁 當病人在急性發病期(激痛時)時,應盡量選用含低普林的食物,蛋白質來源應以植物蛋白為主。 限制總熱量,每日熱量應比正常人低10~15%,以碳水化合物為熱量的主要來源,並且維持理想體重,因為肥胖會使尿酸的排泄機能變差,也會使體內的尿酸增加。應慢慢減重,每月減輕1~2公斤最為合適。 若沒有心臟或腎臟病之患者,每日應喝水至少2,000c.c.以上,幫助尿酸的排泄。 控制鹽分的攝取,尿酸增加的患者會加速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症狀的進展,促進痛風的發作,故應限制鹽分的攝取。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簡單來說就是泌尿道系統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發炎的反應。女性較易得到泌尿道感染特別是在生育年齡時。 女性之所以比男性更易得泌尿道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幾項: 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大約只有4公分,因此細菌容易經由尿道進入膀胱,引起發炎。 女性尿道口離陰道和肛門相當近,容易因性行為或不當的衛生習慣,將細菌帶入尿道,進而進入膀胱。 更年期女性則因女性賀爾蒙降低,造成尿道和陰道黏膜萎縮,使病菌容易滋生也容易造成膀胱炎。 我們平日要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呢?有以下幾點要注意: 平日多喝水:每天理想的喝水量為8大杯(約2000cc)、大量的水可以把細菌沖離泌尿道。 不要憋尿:尤其是女性,長期憋尿會使尿道壓力上升,尿液逆流,一但有細菌產生易使腎臟受到感染而發炎,因此若有尿液感,應趕快解尿、不要憋尿。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解尿與排便後應由前往後擦拭,以避免將細菌由肛門口傳播到尿道。 儘量少穿過緊的內褲或束腹,以免通風不良,讓細菌滋生。 飲用蔓越莓果汁:研究發現蔓越莓果汁內含有一種其他水果罕見的獨特濃縮單寧酸,可以防止細菌附著在泌尿道壁,降低感染機率,減輕不適感。 性交後應多喝水以增加排尿,對於某些復發性感染病患會在性交後給於抗生素以減少感染。 保持會陰清潔。 應接受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勿自行停藥以免造成復發或產生抗藥性。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高山症

什麼是高山症?隨海拔高度的上升,使大氣壓力下降,導致氧氣的分壓降低。高山症是因為低血氧引起,通常都是因為身體適應高地環境的速度感不上高度上升的速度所引起。 如果出現高山症,我該怎麼辦? 在同一高度休息後,症狀仍未緩解一旦症狀呈現惡化,應立刻下往低海拔。高海拔腦水腫和高海拔肺水腫都是會導致死亡的疾病。但是,如果及早處理,卻幾乎可以得救且完全康復。所謂及早處理,就是一發現立刻下降海拔(一般降低500~1000公尺)。而像高壓帶治療、氧氣治療,藥物都只是暫時救急的方法。 高山症會出現哪些不舒服? 通常抵達高地後的6-12小時出現。臨床的症狀有:頭痛,伴隨有以下任一項:虛弱無力、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頭暈頭昏;睡眠不佳。通常症狀在24-48小時候緩解。 要如何預防高山症? 避免一日內在海拔2750公尺以上的旅遊行程。並且盡量避免直接以飛行的方式前往高地。如果必須直接飛行前往,最好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 在海拔2000-2500公尺以上的旅遊最好能過夜後再上升高度。 在抵達高地後首24小時避免過度運動以及酒精性飲料。記得要多喝水。 爬山時要慢慢上山,不要操之過急,使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對低氧氣得環境轉變出適應。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如何避免常見過敏原?

一、塵瞞: 塵瞞及其排泄物是最常見的過敏原之一。塵瞞看起來像是小型的蛛蜘或扁蝨,適合生活在溫暖而潮濕的環境,常附著於灰塵表面及各類紡織品,如寢具、枕頭、床墊、地毯、填充玩具等等。如何避免接觸塵瞞過敏原? 寐具:床墊、枕頭、棉被、被單等應選用防製品,勤洗勤換,定期在陽光下曝曬,以避免塵滋生。 地板:勿使用地毯或軟墊,應使用磁磚或木質地板。 室內裝飾:居室內部盡量採用容易清洗的家具。 勿存放舊報紙及雜誌,書櫃及陳列櫃應常關閉。 使用空氣過濾器並定期清洗更換濾網。 二、黴菌: 黴菌繁殖時會產生黴菌菢子散佈在空氣中。患有黴菌過敏的人這些菢子後會引發氣喘和鼻敏感的症狀。黴菌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室內或室外均可以發現,若地板、地下室牆面、浴室或是浴室用品出現黑色斑點,很可能就是黴菌生長的地方。如何避免接觸黴菌過敏原? 1. 室內: 保持家居乾爽及通風。 清除有霉味的地毯和衣物。 用含氯漂白劑擦洗牆壁及天花板或塗防霉油漆。 室內盡量不要擺放盆栽,因為黴菌也可生長在土壤中。 使用除濕機,讓家中溼度保持在50%以下,以抑制黴菌生長。 潮濕衣物盡快弄乾。切勿把潮濕衣物放入櫃內存放,尤其是地下室等易潮濕陰暗處。 冰箱經常除霜、清洗並保持乾燥,冰箱下的盛水格也須保持清潔乾燥,以防黴菌生長。 使用空氣濾清機並定期清洗更換濾網。 2. 室外: 不要逗留在室內游泳池、蒸汽浴室,自助洗衣店及溫室等黴菌多的地方。 避免接觸土壤、堆肥、沙箱及乾草等,並避免在森林中露營散步。 三、蟑螂: 蟑螂是普遍的氣喘過敏原。蟑螂喜歡躲在陰暗處,死後不易被發現,時間一久,死蟑螂分解成小粒子飄散於空氣之中,容易被吸入肺中引發氣喘等過敏性疾病。如何避免接觸黴菌過敏原? 食物要收進容器內,斷絕蟑螂食物來源。 封閉蟑螂進出的通道,包括牆壁、窗戶和管線縫隙。 積極撲殺家中蟑螂,徹底清洗蟑螂屍體及其排泄物。 四、動物: 引起過敏的動物過敏原有貓、狗、豚鼠、雀鳥及農場內的動物。動物過敏原來自她們的上皮、唾液及尿液,這些過敏原會存在於家塵中。如何避免接觸黴菌過敏原? 1. 如果您不是高度敏感: 使用木質、磁磚或磨石地板。 每週替動物洗澡以減少過敏原數量。 盡量讓寵物待在室外,並在屋外清洗整理動物的毛髮、寢具。 定期打掃家居,用有過濾網的吸塵器來消除藏在家貝、地毯和窗簾中的動物過敏原。 2. 如果您非常敏感: 必須徹底避免飼養及接觸動物過敏原。 避免搬進曾經飼養寵物的居所,若不得已,需用嚴格的清潔方法來清潔地板和牆壁上的過敏原。 當探訪家中飼養寵物的朋友時,最好將外衣放在門外。 五、果仁和小麥過敏: 避免果仁、小麥過敏最好的辦法是不吃含有果仁、小麥的食物及採用替代食品。 如果不對其它穀物和麩質過敏、燕麥、大麥、小米、玉米、大麥、粿麥是很便宜和方便的小麥替代品。 仔細閱讀標籤,不吃可能含有果仁 小麥原料的加工食品,如蛋糕、糖果和巧克力棒等等。 小麥是釀造啤酒和白酒的常用原料之一,小麥過敏的病人要注意。 在某些藥片的生產過程中,小麥被用做賦形劑,應停止服用成藥,並聽取醫生的建議。 六. 花粉: 散佈花粉是植物繁殖的必要工作之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植物進行受粉。當花粉散播在空氣中時,就有可能導致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發作。如何避免接觸黴菌過敏原? 使用空氣濾清器並定期清洗更換濾網。 戶外花粉值高時應該盡量減少外出。 在花圃田地工作時戴上防塵面罩。 避免在草地上運動。 …

如何避免常見過敏原? Read More »

上班族飲食作息紊亂、壓力大,當心生理時鐘失調變身歪斜一族!

研究指出:雞精不只給予好體力,還能幫助平衡好體質 專家提醒:及早追求身體機能平衡,年過30一樣是「正妹」、「一哥」! 【2014年9月23日,台北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全球人口中高達75%處在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香港大學更進一步調查發現,又以三十歲至四十九歲的壯年人最受「亞健康」徵兆威脅。「亞健康」一族雖然沒有真正的疾病問題,卻長期感到容易疲倦、精神不濟、腰酸背痛、睡眠品質不良等小毛病反覆出現,讓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大受影響。家庭醫學專科林青穀醫師提醒,這些徵兆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顯示身體機能已逐漸失衡,新陳代謝下降,不能漠視,若長期忽視將可能影響健康!林醫師建議,及早從飲食、作息與規律運動等面向進行改善,年過30也能成為表裡如一的「正妹」、「一哥」;若上班族因工作繁忙,建議也可適量補充雞精等保健飲品,幫助調整體質。有科學研究發現,雞精含有多種有效成分以及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不但可以加速從疲勞中恢復,給予良好體力和精神;持續飲用可協助提升新陳代謝效率,幫助調節皮質醇(又稱壓力賀爾蒙)節律,讓生理時鐘正常運作,維持身體機能平衡。從根本調整體質達到平衡狀態,上班族白天擁有好精神、好體力,晚上也能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就能降低身體出現小毛病的機率。 台灣上班族工時長、壓力大,生理時鐘紊亂,恐成「亞健康」高危險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全球人口中高達75%處在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只有5%的人是真正健康;香港大學更進一步調查發現,以三十歲至四十九歲的壯年人最受「亞健康」徵兆影響。「亞健康」指的是無臨床症狀但已有潛在發病傾向的表現,或者有病症感覺而無臨床檢查證據,可能出現包括眼睛疲勞、腰酸背痛、疲倦感等徵兆。這些徵兆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如果不及早正視,積極的尋求解決方法,可能會導致真正的疾病。 反觀台灣,根據勞委會2013年最新調查,台灣勞工平均每年工作2,140小時,排名全球第三;另外,調查台灣地區工作型態,輪班工作者占約16.5%。無論是工時長或輪班制,皆會導致日夜作息不正常;加上3C電子產品與即時通訊軟體盛行,造成多數人下班後仍持續工作,或睡前仍在滑手機、用電腦,到就寢前仍處於緊繃狀態,生活壓力無法獲得舒緩,都會造成生理時鐘混亂,讓身體無法得到真正的休息。 身體小毛病不斷反覆出現?專家提醒:當心身體機能失衡了! 家庭醫學專科林青榖醫師表示,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作息混亂,甚至因為年歲漸長開始出現人體自然老化的過程,都會讓上班族感覺體力下滑、身體小毛病不斷等問題。根據林醫師診間觀察發現,扣除因確切病症求診的病人外,其餘的就診人數中有一半是屬於亞健康族群,當中又以職業婦女、熬夜加班的上班族和日夜顛倒族最多。林醫師說明,亞健康的徵兆在臨床上沒辦法判定特定病因,但是的確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很多人不明白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其實是體質平衡出問題,長期的不良作息導致「生理時鐘」紊亂,使得新陳代謝效率不彰、皮質醇節律混亂,體質因此無法得到平衡,最終造成身體機能失調。若只是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一旦症狀短暫緩解後便不再留意,卻忽視身體曾經發出的警告,長期累積下來小病反而成大病。 林醫師進一步指出,新陳代謝是人體獲取能量的方式,新陳代謝率正常,可以維持細胞汰舊換新。另一項重要的指標是皮質醇節律,血中皮質醇的濃度會隨著一日不同的時間有節律變化,若沒有規律的生活作息,皮質醇節律會跟著混亂,嚴重影響正常生理時鐘;長期下來可能會產生頭痛、失眠等症狀,嚴重時會影響工作表現甚至人際關係。 「正妹」、「一哥」新定義:日常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運動,適量補充雞精建構平衡好體質 20多歲的人「年輕」就是本錢,身體底子好容易自然調節,怎麼熬夜都不累,也不會出現不適症狀,人人都可以是正妹和一哥,追求健康從來不是重點。隨著年齡漸長、身體機能下滑時,年過30,發現不僅無法長時間集中精神且容易疲累,想早睡還睡不著,身體小毛病反覆出現。醫師提醒,若沒有及早積極累積健康基礎,年過30就會顯現真面目,決定你是「歪哥、斜妹」還是「正妹、一哥」!想要成為表裡如一的「正妹、一哥」,林醫師建議,保持飲食規律、生活作息正常、充足的運動是非常重要且基本的,但是忙碌的上班族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建議可適時補充雞精這樣的保健飲品,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         有國際期刊的科學研究註指出,雞精含有多種有效成分以及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高濃度、分子小,人體好吸收;飲用雞精不但可以加速從疲勞中恢復,給予良好體力和精神,持續飲用後可協助提升新陳代謝效率,幫助調節皮質醇節律,讓生理時鐘正常運作,維持身體機能平衡。讓忙碌的上班族在白天時也可以擁有好精神、好體力,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也有較佳的調節能力,晚上睡眠品質也可提升,進而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身體出現小毛病的機率。為了強化民眾的認知,林青榖醫師綜合飲食習慣、生活型態、壓力和睡眠狀況等四個面向,設計「身心平衡量表」,讓民眾可透過量表自我檢測,了解自身身心平衡狀態,林醫師也表示:「唯有身心平衡不歪斜,才是真正的『正妹』和『一哥』」。 選購保健飲品要認明三大項 品質保證再加分 林醫師補充說明,市售保健飲品多元,民眾在選購保健飲品的時候,建議認明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以及有科學研究證明其功效,且產品製程可透明化公開的優質品牌,品質更有保障,平衡好體質再加分!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長期低頭工作,當心誘發頭痛

【世界日報醫藥刊】頸源性頭痛的臨床特點是除了頭痛外,還常常伴有頸部疼痛、僵硬感,當頭頸運動或處於某種姿勢時,有可能誘發頭痛或加重頭痛,檢查時可見頸部、枕部有明顯壓痛點,在按壓時可引起頭痛症狀加重。 生理性頭痛多屬長期低頭作業所致,少數情況下為頸部處於不當位置所致。目前,家用電腦十分普及,不少人長時間呆在電腦旁低頭工作、學習或娛樂,造成頸源性頭痛發病率明顯增加,尤其是門診病例日漸增多,不少是青壯年患者,值得關注。 長時間低頭作業可造成頸部筋膜處於異常緊張狀態,使得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肌肉僵硬,長期下去可使筋膜攣縮,形成慢性無菌性炎症,從而引發頭痛、頸部疼痛和僵硬感等一系列症狀。為此,專家勸告人們不要總是呆在電腦旁,更不要長時間處於低頭狀態。一般在電腦旁呆上一個小時左右,就要站起身來活動10~15分鐘,並盡量抬頭和用手按摩頸部幾分鐘,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頸部的緊張狀態。 一旦出現頸源性頭痛症狀,患者要注意休息,盡量減少呆在電腦旁的時間,避免低頭作業。同時,患者可根據頭痛程度及持續時間,選擇小劑量止痛藥服用,以促進症狀改善、減少頭痛發作次數。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尿液中的泡泡

門診中常有病人表示尿液裡有許多小泡泡,詢問自己是否罹患腎臟或膀胱的疾病。事實上,造成小便裡有泡泡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最常見的原因只是尿液衝擊水面使空氣波動而產生的氣泡。 當尿液中有氣體形成,它的來源可能是來自體內,也可能由外界進入,正常尿液是不會含所謂的空氣或其他氣體。腎臟因慢性發炎、糖尿病或高血壓久了之後可能引起腎臟蛋白尿,使尿液產生泡泡。若要要釐清尿液中有小泡泡是否因為及並引起的,可至醫療院所作尿液常規檢查,確認小便是否有蛋白尿、血尿、或白血球增加的現象;也可觀察尿液的比重是過高,如果有此現象可能只是因為每日的喝水量太少,使小便濃度太高呈茶色且氣泡多,正常人每天都要攝取2公升以上的水分,只要多喝水變不會引起尿中太多泡泡的症狀。 一旦發現濘中含有很多的泡泡,再經過尿液常規檢查後並無蛋白尿、血尿、白血球增的增加現象,就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平時多喝水即可獲得改善。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